<p id="r77pr"><big id="r77pr"><strike id="r77pr"></strike></big></p>
    

      <dl id="r77pr"></dl>

        
        

        前置倉,把生鮮電商引進“死胡同”?

        首頁 > 觀點 >正文

        【摘要】以虧損為代價的效率,可能支撐不了模式的運轉。

          道總有理 原創  ·  2022-06-30 15:26
        前置倉,把生鮮電商引進“死胡同”? - 金評媒
        作者: 道總有理   

        去年的625日,每日優鮮早于叮咚買菜登陸了納斯達克,成為名副其實的“生鮮電商第一股”。然而次日,開盤即破發,跌超18%,盤中跌幅一度超過36%,截至收盤,該股跌幅為25.69%,總市值22.74億美元。

        不過,當日的徐正怕是沒有想到每日優鮮日后會更慘。4 月下旬以來,每日優鮮的股價接連創新低,低于1美元,僅為高峰時期的1%。因此,62日,每日優鮮收到了納斯達克的“退市”通知函。

        每日優鮮陷入如今的困境,其實早有端倪。去年每日優鮮大規??s減前置倉數量,從2019年的1500個減少至20216月的625個,下降超過一半,20個城市縮減至16個城市。實際上不只是每日優鮮,叮咚買菜也在“斷臂求生”,先后關閉了河北、安徽、廣東等多地的業務。

        曾幾何時,前置倉被認為是解決生鮮電商最后一公里的最佳模式,然而現在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仍深陷虧損泥淖,危機重重,這是否意味著前置倉的商業邏輯本身就無法成立?

        效率和盈利不可兼得

        生鮮電商的模式大致可分為四種:以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代表的前置倉模式、以盒馬為代表的店倉結合模式、以京東到家和淘鮮達為代表的商超到家模式、以興盛優選等為代表的社區團購模式。對比這四種模式,前置倉的核心優勢明顯在于配送效率,尤其是與時效較差的第一代生鮮電商相比,前置倉帶來的體驗可以說是質的提升。

        在每日優鮮官網上,極速達服務從2015年的2小時,到2017年的1小時,再到2021年招股書中的平均39分鐘內送達。

        然而,每日優鮮的老用戶們最近明顯感受到送達的時間越來越長,“現在送到我家,要超過2小時,別的平臺20分鐘就送到了”。究其原因,每日優鮮的常年虧損已經無法讓其再維持高效率的運轉。

        2.png

        這從財報就可以看出,一面是降低的毛利率,一面是增長的履約費用,毛利難以覆蓋履約費用,幾乎看不見盈利的可能。

        2020年,每日優鮮的毛利率一度高達19.4%,而2021年前兩個季度,每日優鮮的毛利率均有所下滑,第二季度跌破10%,第三季度毛利潤凈值雖然同比上年增長9%,但毛利率卻由去年同期的16.6%,降至12.3%。毛利率的變化主要因為疫情,2020年疫情期間,毛利率大幅提升,如今回落至正常水平。

        再看履約費用,從2018年到2020年,每日優鮮的履約費用分別為12.393億元、18.330億元、15.769億元,占當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34.9%、30.5%、25.7%,逐漸下降。但2021年第三季度,又重新升至上市前的高占比,達到30.06%。

        我們可以以2021年第二季度的財報數據為例,根據第二季度7.5%的毛利率和96.1元的客單價計算,每日優鮮的每單毛利約為7.2元,而該季度履約費用為5.41億元,訂單總數達到0.238億份,也就是每單的平均履約費用為22.73元。很顯然,每單的毛利與每單的履約費用之間還有較大差距。

        物流配送是履約費用的大頭,如叮咚買菜21Q1單均配送費用為12.7元,而過去兩年,每日優鮮的配送費用率壓縮至20%左右,約為14元左右。

        可以對比一下,美團訂單配送費用穩定在7.2元左右,京東到家穩定在5.9元左右,這些平臺的配送費用都比每日優鮮、叮咚買菜低。更關鍵的是前置倉模式難以在單倉成本上實現邊際遞減效應,尤其是最后一公里,由于生鮮配送騎手提成部分相對剛性,每單配送費用并不會隨著訂單密度的提升而大幅攤薄。

        而且也正是因為賣的是生鮮產品,反而更不容易實現規模效應,各個城市、各個城市的區域,消費者購買蔬菜、水果的習慣不盡相同,需求也不同,像北京這樣人口密集的大城市,單個倉庫也只能達到800 —1200單左右。

        效率,確實是生鮮電商能否滲透更多消費者的關鍵,可以虧損為代價的效率,可能支撐不了模式的運轉。

        走不出“五環”

        從今年5月開始,叮咚買菜啟動了“撤城”模式。據報道,叮咚買菜陸續在天津、唐山、廊坊、宣城、滁州、中山、珠海、清遠、江門等十多個城市發布了《停止服務公告》。經《財經天下》周刊查詢,目前叮咚買菜App上,可查到的運營城市只有28個。

        每日優鮮縮減的前置倉數量更多,從1500個減少至625個,這導致每日優鮮的月活躍用戶數排行跌至行業第三,比2020年年底減少約78萬人。

        不難看出,每日優鮮、叮咚買菜“優先”拋棄了二三線城市,業務更加聚焦于北上廣深等超一線及其他一線城市。這固然是因為互聯網平臺紛紛開始降本增效,節約成本,但追根究底,前置倉模式根本無法成功復制到低線城市甚至是下沉市場,而這一硬傷也可以說是約束生鮮電商發展的最大障礙。

        首先模式的擴張就卡在了客單價上。每日優鮮的平均客單價高達94.6元,核心用戶的年平均消費額為2106元,叮咚買菜稍低一些,上海的客單價高達66元,其它市場目前只能勉強維持在60元左右。

        價格越高,在低線城市就越沒有吸引力。把每日優鮮的產品與美團優選、永輝超市等做比較,可以發現,無論是蔬菜還是水果,每日優鮮的價格都是最貴的。尤其是水果,每日優鮮的價格甚至高于定位中高端水果零售的百果園。比如百果園550A級進口香蕉售價為5.5元,每日優鮮銷售的佳農進口香蕉600克售價為9.9元,會員價為8.5元。

        高客單價和復購率是前置倉模式有機會實現盈利的關鍵,因而每日優鮮或叮咚買菜不可能在價格上進行妥協,更不會像以前互聯網燒錢大戰時,用大規模補貼與低價來培養用戶習慣。

        二三四線城市及小縣城,很多消費者購買蔬菜和水果早已形成了既定的習慣,盡管疫情一定程度上幫助生鮮電商完成了市場教育,可疫情過去之后大多數人還是選擇回歸商超及菜市場。他們熱衷于充分比較各類生鮮市場,貨比三家并了解門店信息后,謹慎地選擇購買想要的產品,這種習慣很難被生鮮電商改變。

        一位成都人表示,當地人生活都比較悠閑,大家習慣早上上班之前就去附近的菜市場買好菜了,而使用叮咚買菜或每日優鮮的用戶,80%都是來成都工作的外地人”。

        價格、消費習慣、優惠力度諸多因素使得前置倉模式根本無法在五環外的地區生存,更難以實現盈利。像叮咚買菜,除了上海外,至今還沒能在其他城市實現全面盈利,每日優鮮也是如此,所以才不得不砍掉原來在低線城市的前置倉。

        而對于一個平臺型企業來講,不能下沉,這大大壓縮了其未來的成長空間和發展前景,更無法通過規模效應形成在行業中的絕對優勢,從而成為類似滴滴、美團這樣的互聯網巨頭。

        預制菜不是前置倉的“救命稻草”

        為了實現盈利,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自上市后都在加緊探索新的營收途徑。

        比如會員制,通過會員制,不僅可以綁定消費者,提升交易額,而且還給平臺貢獻了不少的會員收入。數據顯示,2021年一季度,叮咚買菜月均交易會員數為150萬人,占月均交易用戶數的22%,貢獻了47%GMV。而每日優鮮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,付費會員貢獻收入同比增長了800%。

        不過有一點,平臺推行會員制,初衷是為了提高消費者的復購率,可目前這方面的效果還未顯現。2021年二季度叮咚買菜會員月均貢獻3.4單,同期每日優鮮會員月均僅貢獻0.7單,對比非會員用戶高不了多少。

        生鮮電商復購率的提升,不能靠會員,買生鮮終究要回到產品上來。我們看到,每日優鮮近兩年不斷進行品類擴張,SKU增長到3000個,而叮咚買菜的產品戰略則是兼顧低毛利的蔬菜和高毛利的新品,前者吸引流量,后者提升利潤。

        以叮咚買菜的“拳擊蝦”為例,“拳擊蝦”毛利率33.8%,遠高于公司整體毛利率水平,單價在98.9元左右,超出平均訂單單價73.9%。

        “拳擊蝦”是叮咚買菜推出的自有品牌,屬于預制菜,進入2022年,預制菜賽道爆火,餐飲巨頭紛紛涌入,這似乎也為生鮮電商帶來了新的機遇。以叮咚買菜為例,叮咚買菜預制菜業務已布局超過1000SKU。據公司2021年四季度財報數據,預制菜為叮咚買菜貢獻了9億元營收,在全平臺用戶訂單中滲透率達到30%。

        3.jpg

        其實從疫情之后就有生鮮電商開始布局預制菜,而今年預制菜的走紅,可以說是吹來了“東風”,但它是否能解前置倉之困呢?

        根本在于預制菜能火多久。疫情之后,新消費熱潮涌動,在資本的帶動下,茶飲、中式糕點、面食等行業一度煥發出新的活力,并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新消費品牌。但是,進入2022年,新消費的投資風口急轉直下,所有賽道幾乎都開始偃旗息鼓,不復往日。風口的存續時間越來越短,預制菜是不是也稍縱即逝,可能誰心里也沒底。

        關鍵還有一點,預制菜是由疫情影響下年輕人的囤貨需求衍生出來的,疫情防控時期,物資緊缺、選擇變少,消費者開始嘗試和購買預制菜,尤其是堂食不營業,不想再吃速食產品的年輕人就把目光轉移到了預制菜上。

        而一旦疫情徹底過去,口味上沒有優勢的預制菜,需求很可能會急劇下滑。

        預制菜本身不是一個短時間能井噴式爆發的市場,如今的熱鬧更像是虛火,而這對于把盈利希望放在預制菜上的每日優鮮或叮咚買菜來講,前景更不容樂觀。

        當然,當下擺在他們面前更現實的問題是如何活下去。

        道總有理,曾用名歪道道,互聯網與科技圈新媒體。同名微信公眾號:道總有理(daotmt)。本文為原創文章,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。

        上一篇文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下一篇文章

        道總有理

        歪思妙想創始人,互聯網與科技圈深度觀察者

        評論:
          . 點擊排行
          . 隨機閱讀
          . 相關內容
          啪啪AV大全导航福利网址

            <p id="r77pr"><big id="r77pr"><strike id="r77pr"></strike></big></p>
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  <dl id="r77pr"></dl>